郁铭芳
发布人: 星禧   发布时间: 2018-07-01    浏览次数:

http://cmse.dhu.edu.cn/fileResolver.do?id=5b64ce82246cafb401246f86e2250010

郁铭芳

1927-10-03

学位:学士

职称:教授

所属部门: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

导师身份: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


职位:

化学纤维专家,东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兼职: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顾问
   2.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高级顾问
   3.
上海纺织工程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5.
《纺织学报》编委
   6.
《合成纤维》编委主任
   6.
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委等。


研究方向:

纤维材料:化学纤维、高性能纤维材料、非织造技术


荣誉获奖:

   1、获第四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02
   2.
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称号,2003
   3.“
涤纶长丝高速工艺与设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
高强I型碳纤维及原丝中试项目获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
芳纶II型纤维研制及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
丙纶喷丝直接成布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
聚酰亚胺纤维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8.“
中强碳纤维的研制项目获纺织部二等奖.


学习及工作经历:

郁铭芳院士1948年毕业于原东吴大学化工系。曾先后任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副总工程师、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上海纺织涤纶总厂(现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郁铭芳院士是我国化纤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57年参加筹建我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当时合成纤维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设备。在解放思想、自力更生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纺出了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1959年国庆节,新中国第一件用国产合成纤维制成的制品--锦纶渔网,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展览。1962年,在他参加领导下,我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建设的年产六百吨锦纶生产装置投入了生产,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丝,解决了我国军用降落伞丝依靠前苏联提供的问题,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1964年起先后主持多种化学纤维的研制,其中主要的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项目。80年代初,在反复论证下,率先提出建立喷丝成布(即纺粘法非织造布)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建议,并取得成果。90年代参与了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年产7万吨聚酯切片的建设工作,为根本改变上海纺织化纤原料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主要论文:

   1.《纺织新境界——纺织新原料与纺织品应用领域新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
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的研究,陈维稷优秀论文汇编,1992
   3.“
廿一世纪的化纤和化纤工业,针织工业,1998
   4.“Close ties lead to growth in China’s manmade fiber and Nonwoven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Fiber Journal,1998
   5.“China’s manmade fiber industry struggles with Asian flu, but recovery’s in   sight”, International Fiber Journal, 1999

   6.“
化学纤维的发展前景,合成纤维,2000
   7.
碳纤维原丝-聚丙烯腈长丝的工艺研究,中国工程院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院士行论文报告集,2001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高性能碳泡沫的成型技术及结构和性能研究,上海市科委,2004



电话:67792831

Emailmfayu@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