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行9名成员赴云南开展了为期10天的“品茶叶文化,探云茶变迁”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寻找时代变迁对云茶影响”为目的,前往相关企业、博物馆、茶叶种植基地、商业区,围绕云茶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贸易主角通过参观观摩,访谈询问,亲身体验,问卷调查等形式,从茶农、中间商、消费者和企业及专业科研人员等多个层面进行有关云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现阶段的生产销售情况,改革现状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的调研活动。
首先,实践团来到昆明市茶叶博物馆,通过参观观摩了解到,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茶神陆羽有著《茶经》一书。《神农本草经》亦有记载关于茶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讲解展示,在今天有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在博物馆简单了解茶叶知识以后,实践团来到了西双版纳的茶叶研究(农科院茶叶方面分所)。研究所的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成果展示厅,刘主任向实践团讲解了研究所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计划,设立爱心屋,帮助长期以来受中间商压榨的茶农们,在茶叶品种的选择,茶园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并以农科院的身份和各大企业交涉,尽最大能力使利润流向茶农。除此之外,还向实践团介绍了多种茶园管理方式,以及科研所自行研发的新型茶叶品种,其主要在抗旱、防虫、储存、口感、成分浓度等方面作出革新。通过对茶叶的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茶叶,更多的还是一种人文关怀:江总是在1997年进入茶科所的。他本来是学财务的,但后来也走上了科研的道路。江总对实践团成员这么说:“真正讲到许多专业的知识,因为它们深度太深,你们未必理解得了。所以我更希望这一次的调研对你们来说,是一次接触新的世界的旅程。我也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可能未必会在你今后的人生中发挥作用,但你现在把它给学好,总是不会错的。许多知识是相通的,多学一些总是好的。”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研究所茶叶种植基地,参观科研所研究成果,一路上,实践团成员边走,边看,边听,边学。从讲解员叔叔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他们茶园的茶叶的相关知识。比如,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能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才是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而他们茶园所培育的大部分都是此类有机茶叶。这是一种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物种共存的生态型农业。
为了了解云茶商业生产的情况,我们来到了七彩云南茶叶生产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前往茶叶研究所与周主任会和。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机器,从周主任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各种机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晾干机是通过机械臂的搅动和传送带的翻转,使新鲜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极大程度提高水分的蒸发速率,发酵机是通过严格控制仪器中的温度与湿度,使茶叶在机器中充分的发酵,压制机将茶叶倒入特定形状的凹槽后,使用类似液压机的原理,将凹槽中的茶叶压制成固定的形状,此时茶叶中仍旧存在一定量的水分,不利于茶叶保存,将这时的茶叶导入烘干机,烘干机通过加温和空气的快速流动,将水分充分蒸发。经过以上的步骤后,茶叶的粗加工已经完成。这种精密的加工过程使实践团成员认识到了配合的重要性,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并在此之上与他人进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个长远的目标。
据悉,目前我国正围绕“一带一路”推进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此次材料学院赴云南昆明茶叶文化调研实践团,通过深入了解茶叶文化的生存和生产现状,同时基于现状展望茶叶文化未来发展,并通过新媒体和宣传视频动员广大学子保护茶艺文化,达到实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