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刘昌兵导师:“慎重”是成功的关键--企业家导师刘昌兵先生专访
发布人: 星禧   发布时间: 2018-11-19    浏览次数:

 

引路人|刘昌兵导师:“慎重”是成功的关键

--企业家导师刘昌兵先生专访

引言:

18级新生来到东华大学一个月之际,在新生面对创新创业这个看似遥远的话题一头雾水的时刻,为了能帮助同学们解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材料学院科创中心有幸邀请到企业家导师刘昌兵先生,进行了关于材料学创业前景的采访。

刘昌兵先生出身于纺织工学院的纺化系,现任上海禾汽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玻璃仪器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1994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纺化系染整专业,在19942002年间他先后在山东电力艺术团任曲艺演员;随后在威海市任公务员。2002年他决定辞职到上海创业,创立上海仁远实验用品经营部,在随后的五年里先后创立上海禾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禾汽玻璃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禾汽玻璃仪器有限公司新津分公司。在创业期间2007年获得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MBA学位,在2016年创立嘉善禾汽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今年创立江苏禾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在本次采访中,刘昌兵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创业生涯的经历以及如何选择坚持创业道路的决心,同时也在材料专业的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从多方面对同学们进行解惑答疑。下面是采访具体内容。

 

科创中心记者梁宇航:今天我们了解到很多您的一些人生经历,您从毕业以后去选择当演员、公务员,到后来的自主创业,我们可以感受到您职业生涯的丰富多彩。请问您当时是如何在上海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瞄准玻璃仪器这个商机作为创业项目呢或者说对商机的发现有没有自己的一个评判标准呢?

导师刘昌兵先生:因为自己的性格方面以及一些综合因素,但也是为了生活。选择上海是因为当时在青岛读书的时候,用过的很多东西都是上海的,当时有上海的凤凰自行车、手表、学校用的烧杯……所以觉得上海的东西很好,要是选择在上海创业起点比较高,当时没想过可以留在上海,就是想着可以在改革的最前沿,那么经过大风大浪也可以占据先机。刚开始对商机的发现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早期创业的时候也没有像现在有很多导师指导,基本都是自己摸索,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一开始并没有做玻璃仪器,最早的时候做的是一些特种试剂,从一些国内外书上查到有些化学试剂国内也有但是没有收录进去,导致当时有很多像中科院药物所这种单位喜欢买进口的产品,我当时利用这个机会去找到相关出口的地点进行直接收购,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我做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东西利润很高但是量太小,因为一是当时市场需求量太少,二是我自身的影响力不够,因为我接触的单位太少,化学试剂放久了不涨钱涨危险。这个时候开始转项,开始关注消耗类的东西,就是玻璃仪器,当时我调查了一下,玻璃仪器在社会市场上的问题第一方面是服务不好,就是开商店态度十分不好;第二方面是质量不好很薄。我咨询了一下:“为什么不选择厚的,质量好一点的呢?”他们告诉我说:“这是耗材,你做客户不容易,碎了再买嘛。”但是我是学化学的我知道,这很危险,这是拿着我们生命开玩笑,而且做实验的人往往都是硕士、博士,甚至是教授、院士,如果出差错是十分危险的。我记得我在有机所有一个女学生哭着跟我讲,试剂瓶炸了之后两星期没敢做实验,我就决定要做好的东西。之后我去各地调查,都是一个想法觉得没必要做厚的,我知道了我要做厚做好,我就善于找跟别人不一样的,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商机。但是我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只有厚解决不了太多问题均匀才是关键。之后我们开始自己生产,从材料开始比如我们现在在用膨胀系数3.3的高分硅料,从选材开始我都是亲自去,坚决不买经销商的,要从源头上去看去检测,所以我们开始做例如均匀度,磨砂面的配合度,一些通透性等很多综合方面的提高,用数据说话逐渐做好,所以每一步我们都走在前面,包括后期战略性投资都是有思考的,都要考虑资源的的问题、成本的问题。最容易的商业就是做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总而言之,就是不忘初心,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科创中心记者谢佼颖:由于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出现了很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但很多人仍宁愿稳定工作,也不愿意冒着风险去选择创业,对此您怎么看?

刘:对此我没什么意见,我觉得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我们比较保守,我们可能更喜欢看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事情有些太先进的东西我们可能接受不了。我觉得现在创新是应该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这个事情,但是创业还是要慎重。第一,因为我们毕竟跟社会上很多事情离的还是比较遥远的,因为我们在学校接触更多的是老师,但实际上你会发现教授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得很好,但是到商业上做的话可能不会很好做。我在读MBA的一个台湾老师给我讲,台湾有一个著名教授,在很多知名企业都聘请他作为指导顾问,很多人建议他创业,后来他开始去创业,很多人看好他在他身上投资,创造了投资第一,学历第一,但是创造了倒闭最快。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无法落地,很多东西是在理论上的,真正操作可能根本无法进行。一个知名教授都如此,何况一个学生呢?所以我觉得不是我反对创业,有机会是可以创业的,比如几个个学生一起做一件事情。前一段时间,我面试一个女学生,她家人做的是电动车总代理,她们学校有个政策免费提供场地、资金等,鼓励创业,她带几个学生一起卖电动车,说起来很简单,不需要经费,直接从家人获得,进行创业。或者如果有一些好的想法,我觉得你可以跟某些教授,某些师兄合作也未尝不可。但是还是要慎重,因为我们很多家庭不允许我们进行这种波折,所以应该在社会上经历一段时间再选择创业也不迟。

梁:刘先生您刚刚说的也很对,因为创业确实很难,像您这样有经验的人创业经历也十分艰辛,我也很赞同慎重这个看法。其实今天听完您的讲座之后了解您和很多国外经营商有过很多合作,我想请问对于国内外我们到底有哪些需要学习或者改进的地方呢?

刘:从基础来讲很多东西中国已经很好了,对于有些专业来讲不一定要去国外,中国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各个方面都已经很优秀了。但是我们需要向国外学习一些精神,中国的学生一般来讲都是高中以前很优秀,因为我们都是应试教育,高中的时候压力很大,但是上大学以后,我们就变得无所事事。在国外,都是小学初中高中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做一些人性化的事情;而我们中国就是靠分来衡量。这就是我们悲哀的地方,国外是从上大学开始知道方向,而我们尤其是很多高中直接去国外留学的学生就很可怕。为什么我们高中那么优秀奥林匹克奖拿那么多,诺贝尔奖拿不到了?正是我们人生刚开始时我们反而放弃了,我们开始享受了,所以我们需要珍惜当下活在现实。有精力的时候要学会做人,学会倾听别人,学会适当取得别人的帮助,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

谢:正如您刚才所讲,我们现在上大学压力很大,跟高中了解的大学完全不同。我相信您一定也有自己的一套人才衡量标准,所以我想请教您,当代大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有没有什么方法与我们分享一下么?

刘:像我们企业相对来讲比较小不敢说人才战略问题,但是我心目中,我觉得,第一:至少学业是最基本的;第二:我跟重视与人聊天的感觉,会不会尊重别人,对工作是不是很重视,注不注意形象,穿着打扮等等。应该让别人感受到被重视,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这样答案就都有了。其实做人做事很简单,当你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时,你就成功了。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看着对方,适时的配合,不要一定去迎合对方,真实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能量表现出来。做什么都认真去对待,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做人做好的话一切都不是问题,多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大学四年就没有浪费!

梁:人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应该做好学业,在自己的事情上用心对待,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您觉得我说的对么?

刘:所以人才的概念很难界定,我们销售经理就是高中没有读完,事实上却比大学生都强,让我们的客户都认为他可能是个硕士,所以对企业对单位发挥好的作用,就是人才。以前有人问我是不是一定要考研,其实这个很难讲,没有唯一答案,应该视个人情况而定,每一件事都要慎重。

梁:现在很多人对材料这个方面有一些偏见的,认为材料学出来不好就业,找不到工作,您怎么看?

刘:这个我跟你观点不同,我一直认为目前在化学这个专业,材料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因为我们现在国家技术革新,包括军事发展,现在我们学校材料做的一些东西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航母的拉绳,都变成纤维,我们以前都认为金属是最好的,但是现在都改进成纤维。现在材料遍布生活各个方面,我觉得材料大有可为,所以这个问题我不承认。

谢:听了您的讲述,我相信那些对材料有偏见的同学一定会改变他们的看法,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您作为同学们未来的企业家导师,您有没有什么要对同学们叮嘱或者鼓励的么?

刘:首先我认为你们来到材料学院是很幸运的事情,我相信大家带着热爱慢慢学,就会发现化学是很有奇妙的。既然来读这个专业,就爱上它。当你爱上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最后无论是创业还是研发,身体很重要,大家要学着少看手机,多跑跑步,多与人交流,这样你能多很多知识,你的身心会很健康,这才是最基本的事情。

通过此次对刘昌兵先生的采访,我们不仅了解了刘昌兵导师丰富的人生经历,还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事要不忘初心,要慎重选择自己走的每一步路,保持身心健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巅峰。希望同学们能从本次采访中获得提升,找到属于自己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