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22日,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松江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委会副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程正迪等,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孙晋良,技委会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技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科技委主任等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原总装备部副部长、深空探测重大专项科技委牛红光研究员等主管部门领导、相关领域专家,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东华大学校长、全国重点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项延训,东华大学副校长张清华,实验室理事会成员、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代表等1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张希主持。

(会议现场)

(张希、朱美芳主持会议)
(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致辞)
开幕式上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指出,实验室重组是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布局的重要举措。实验室重组后将聚焦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纤维绿色制造、智能纤维先端应用三大方向,着力突破纤维材料关键技术瓶颈,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理论支撑与产业化解决方案。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致辞)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在发言中对实验室提出新要求,希望实验室深化协作、聚势赋能,以协同创新提升校地高质量发展能级;紧扣创新驱动、人才强基,推动教育链、科研链、服务链扎根产业升级前沿,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东华大学校长项延训宣读学委会、技委会委员名单)
实验室汇聚材料、化学、物理、计算机、国防军工及产业界院士专家形成跨领域智库,并组建了第一届学委会、技委会,会上东华大学校长项延训宣读了名单并举行了聘任仪式。



(学委会主任张希,技委会主任孙晋良、端小平致辞)
学委会主任张希,技委会主任孙晋良、端小平分别就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指导,一方面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另一方面发扬技术转化经验,增强产业链融合创新和工程应用创新;还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好行业平台的支撑和桥梁作用。



(实验室工作报告及学术报告)
会上实验室副主任陈志钢做了实验室2024年工作报告及发展规划,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代表李慧、陈烨、严锋围绕3个研究方向,分别作了“PEEK纤维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多源废旧纤维材料的高效绿色再利用”、“离子凝胶与纤维”的学术报告。委员们重点论证实验室科研布局与国家战略需求匹配度,建议实验室需重点突破高性能纤维强韧化、智能纤维响应、再生纤维闭环率等核心难点;打造需求牵引型创新联合体,建立企业需求库与科研任务清单双向匹配机制;在航空航天、生态环保、国防安全领域建设示范应用场景。
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张希在总结中指出实验室要定位清晰,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需要,凝炼纤维材料共性科学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纤维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要扩大研究领域,加强纤维材料学科与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注重交叉研究,以发展的眼光分析思考未来卡脖子方向,理清新目标,推动新型纤维的产业化,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东华大学校长项延训对各位专家给予的指导意见表示由衷感谢,表示学校全力支持保障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引领全球纤维材料发展的一流实验室。
本次会议聚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重点围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纤维材料基础研究,构建需求导向型的研发体系,推进工程化与产业化应用,为实验室发展明确方向。